学道德经第一讲
学道德经第一讲
大家好,我是凤诗。今天为大家分享《道德经》的部分内容,解说内容出自我的老师,文生老师对中文密码的破译。中文里面充满了对人体生命知识的描述,任何一种文字都无法与中文相比。中文集“音形意性”四方面于一体,音决定“阴”,形决定“阳”,阴阳共同决定“意”,我们将意反复思考揣摩就叫“思”,显然,人生最有“意思”的就是通过文字了解文化,简称“有意思”,反之,如果你的人生没有这方面的内容,那就叫“没意思”。“性”就是性格,是意的外在表现,每个字的意都是鲜活的,当我们使用某个字的时候你自然就拥有了自然之性,这就是中文的神奇奥妙,文生老师破译了中国文字密码也就破译了人体生命密码!
接下来先从文字的音形意来分享“道”这个字:
道的定音是,犯人被斩首后,头颅在木板台上滚动的声音就是dào。
道是由首和走之旁组成,“首”字代表斩首,"走之旁”代表斩首后尸体还会站起来左转右转走之字形。所以,“道”字的意思就是在描写古代斩首时发生的一个奇异场景,某人虽然人头落地,但还能挣扎起身,踉踉跄跄左右摇摆的走了几步的场景,这个场景就像毒蛇被七寸处斩首后蛇身还可以向蛇头前进一样,目的是寻找断口实现连接。于是引发人们思考,这是为什么?进而得出身首之间的关系是最大的学问,这个学问就叫道,其原理就叫道理。
可以理解为死亡的知识就叫道,这是一种令人恐怖的感觉,与此相反,活的时候美好感觉叫德,合称道德。
道是如何定意的呢?医学、茶叶、花木等方面的道理就叫“医道”、“茶道”和“花道”。如果监斩官讲的很多条道理都足以让此人人头落地,也就是每一条罪状都够杀头的,这就叫“头头是道”。监斩官在宣读杀人道理,也就是宣读罪状,此时犯人就会大声喊叫表白自己不服某条罪状,这就叫“道白”,引申为唱戏中加入的说辞,所以,“道”字也就有了说出的意思,如:能说会道、一语道破天机。
现在摘选原文25章节开始分享:
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寂兮寥兮。独立而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为天下母。吾不知其名,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,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故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。域中有四大,而人处一焉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解读词:
这是老子在描写自己在气功状态下冥想观察到宇宙本体的信息。我观到一个有很多东西混在一起的巨大物体,就像混沌态的宇宙,其历史应当早于天地产生的时间。
从概念上讲,里面应当有道,天,地,王,人五种东西组合在一起,显得十分寂寥,十分独立,永不改变,一直在呈圆周运动演变着。
我不知道他的名字,也就是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,只能勉强用文字称之为道,勉强给他起名叫大。这个大的东西不断演化并缠绕着向远方飞逝,显得十分遥远,而且还是顺逆时针纠缠在一起。
在这个观想出来的形象区域里,有道、天、地、王这四种东西最大,这就是四大。而人只是属于王管辖的其中之一。
这个混合的物体就叫道,可以理解为宇宙本源。
因此,宇宙的总规律就是:人必须要效法遵循王法,王要效法遵循地的规律和法则,每一地都有一个王,此处有接受王的管辖之意。地王管人。而地王也要效法遵循天的规律,暗含接受天管辖之意。而天却要效法遵循道的规律。最后,道要效法遵循自然的规律。
原16章
致虚极,守静笃,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。夫物芸芸,各归其根。归根曰静,静曰复命。复命曰常,知常曰明,不知常,妄作凶。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。没身不殆。
解读词:
这是老子在继续描写气功状态下自己的感受。
达到太虚迷幻之极的程度,我笃守宁静,此时的我可以观到万物都按照道的要求在工作、生长、死亡,我以这种功态观察万物的生死往复。万物和芸芸众生,没有一个例外,都会生死循环,最终都是归于死亡之根,就像叶落归根一样。
归根才叫真的安静了,安静了也叫复命了,可以说,每个人的命都是天地给的,最后再归于天地,也就是把命还给天地的意思。这是恒常的,也叫生死恒常。知晓这个恒常才叫明白,不知晓这个恒常就会狂妄的胡作非为、为非作歹、行凶杀人。换言之,知道还有一个死亡在等着我们,我们才会重新规划人生并自动进入修行行列,否则就会为非作歹。
可以说,忘记死亡者都会胡乱活着,根本不知道意义何在。知晓恒常者都会变得宽容,不愿意去争夺,因为生命有限,什么也带不走。包容的人才会懂的天下为公的道理,并愿意为公做事。只有拥有为公思想的人才会成为王者,成为王者才有可能谋天下,谋天下者才会懂得天的法则,懂得天的法则才有可能懂得道的法则,懂得道的法则才可以说能够活得长久。
最后,老子描述了懂得道的法则后的感觉:就像身体沉没水里,已经接近鼻子了,殆是接近的意思,所谓损失殆尽。可以理解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。也可以说,只有死过一次的人才有资格说道的感觉啊。
原52章
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。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,复守其母,没身不殆。塞其兑,闭其门,终身不勤。开其兑,济其事,终身不救。见小曰明,守柔曰强。用其光,复归其明,无遗身殃,是为袭常。
解读词:
老子观到了这个道之本体,认为这是天下所有事物的开始,可以成为天下万事万物的母亲。既然已经得到这个母亲的认同,此处指打坐观想并与道之本体融合在一起这件事,以此便知我是这个母亲的孩子。从此我每次打坐观想都重复守候这个观想的结果,这就叫复守其母。导致的结果就是每次我濒临死亡时都会有贵人出手相助。可以理解为置之死地而后生。这就叫没身不殆。
下面老子开始描述自己的观想经验,他说:
我经常在家里关着大门打坐观想,不让别人进来,还要用猪獠牙塞住耳朵以保持安静,终身我也不是个勤快人。老子这是在说要想打坐观想与道融合在一起,那就要懒一点,不能太勤快,因为勤快就会导致心猿意马,难以入定。
反之,如果开着大门,还要搞经济尽人事,那就终身也不会得到上天的拯救,此处指融入社会就会被琐事缠身,难以入定,自然也不会与道相融,最终无法得到上天相助。
下面老子教了大家一个入定窍门:
微闭双目,让光线微小的进入眼睛,能守住这个柔弱的光线才算是强大,因为很难做到。用这点柔光再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明,这就叫复归其明。此处老子是在描写似闭非闭或似睁非睁的一种打坐状态。现在叫眼观鼻、鼻观口、口问心。这是一种功法。所有的功法都是来自祖先或师傅的遗产,没有遗产的功法恐怕要让身体遭殃了。这就叫无遗身殃。这一切都是沿袭祖先的惯常功法,这就叫:是为袭常。
原14章
视之不见名曰夷,听之不闻名曰希,搏之不得名曰微。此三者不可致诘,故混而为一。其上不皎,其下不昧,绳绳兮不可名,复归於无物,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。是谓惚恍。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後。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,能知古始。是名道纪。
解读词:
凝视很久的东西就是看不见,人们就会惊呼,咦或者是夷,同时说,我怎么看不见?倾听很久的声音就是听不见,人们就会惊呼并睁大双目,就像希望的眼神。这就叫希。发出此声的同时人们还会阻止别人大声喊叫,有点像嘘的意思。
像张开双臂搏击一样去抓一个飞行中的微小的小虫子,但抓了很久也一无所得,人们就会说,太微小了,抓不着。这就叫微。老子用夷、希、微三个字形容他所观到的道的本体。
最后总结说:我所观到的道之本体不可以诘问,也就是不可以细致的让我说,我也说不清楚。这就是:不可致诘。所以,我只能说清楚混合为一之后的状态。这就叫:故混而为一。
道之本体的上面也不是皎洁的颜色,它的下面给人的感觉也不是蒙昧的,可以理解为:也还比较清晰。道之本体不断向远方旋转飞逝,就像很多绳子,实在我难以给他命名。飞逝的绳子很快又归于无物的消失状态,可以说是没有形状的形状。也可以说是没有物体的形象。也可以说,类似是恍惚状态下看到的东西。
迎面而去却看不见头,跟随而去却又看不见后尾。老子最后总结说:这就是时间流,从古至今飞逝而来,又飞逝而去。如果能手执古代的道,就可以驾驭今天的所有事物。因为知晓了道,就能知晓古代是如何开始的。
以上就是道的文字纪录,这就叫:是名道纪。
原35章
执大象,天下往。往而不害,安平泰。乐与饵,过客止。道之出口,淡乎其无味,视之不足见,听之不足闻,用之不足既。
解读词:
在观想中,老子说:我想像着这个道之本体就是一头大象,我手执大象耳朵骑着它,在天下往来穿梭。就像骑着真的大象一样,我发现往来的人都不害怕,一片平安康泰的情景。人们还都乐于给大象送食物饵料,过往的客人也都停止走路上前观瞧。这是老子在功态中对道的感觉。
但老子又说:虽然我感觉很好,但用语言描述的道,只要一说出口,人们马上就会感觉到平淡无味,没啥意思。因为别人会说,你说的道,看也看不见,听也听不见,使用起来也不如一些既成的产品好用,所以不足信。
今天分享到这里,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国文字,传承中华文化。感谢大家的聆听!
2022-10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