腊八节
“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,过了腊八就是年。”自此,腊八节揭开了过年的序幕。
在这天,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、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,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。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,称为“法宝节”,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。
那么,文字里面又是作何解释的呢?下面就为大家展开讲解。
古代腌制腊肉后需要用绳子把腊肉拉到房梁上风干,此时拉动绳子发出的声音就是“la”。
“月字旁”代表腌肉;
“昔”字代表昔阳,此时太阳完全看不见了,如果还能看见就叫“夕阳”。
繁体字是“臘”,其中的“巤liè”字代表蜜蜂回巢,这就是“巢字最上端”代表的意思;蜜蜂钻进去后还要转身,把“囟门”露在外面;“鼠”字下半部代表像老鼠钻洞一样。
所以,“腊”字的意思是在描述腌肉后挂在房梁,就像蜜蜂的蜂巢一样高,腊肉还会生虫,古代人就要吃腊肉上面生出的虫子,这些虫子就像趴在蜂巢里面的蜜蜂,而蜜蜂是在昔阳之时就要回巢的。像蜂蜡一样形状的腌肉就叫“腊肉”。
蜜蜂是在一天的最后,也就是昔阳之时回巢的,而腊肉也是在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开始腌制生产的,所以,阴历十二月就叫“腊月”。腊月盛开的梅花叫“腊梅”。“腊八”就是农历十二月初八,这一天喝的粥就叫“腊八粥”。像腊肉一样的肠子叫“腊肠”。
中国老祖宗的养生智慧,核心在于顺应自然。正所谓“天地是大人身,人身是小天地”。而顺应自然,首先要顺天时。天时气序,从狭义上讲,就是二十四节气。因此,古人非常重视顺应节气养生,认为在这样的节点调整日常生活饮食,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。
但由于文化传承的断层,现在广为流传的关于二十四节气和养生的知识,有相当一部分是表面、片面,甚至是错误的。比如腊八节喝腊八粥。古时穷苦人民食不果腹,大户人家和寺庙行善举,在腊八日广施粥食,腊八粥因此而来,并流传广远。但真正坐拥资源、注重养生的达官显贵们,在这一天吃的是饺子,而且必须配上腊八蒜和腊八醋。
因为腊八节一般介于小寒与大寒两个节气之间,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,此时身体最容易受劫的就是肝脏。如果此前肝脏处已经发生淤滞,那么累积到腊八节这一天,所有的问题都会发生由量到质的一个转变,此前的包块也会由软变硬,成为“碱性硬核”。就如腌制腊肉,在这一天析出白色晶体(俗称出霜),就实现了从鲜肉到腊肉的完全质变,在保存得当的情况下,不会再变质。所以说,腊八节最应养护的是肝脏,以避免更严重的问题出现。而腊八节的腊八蒜和腊八醋形成了独特的酸性杀菌消毒剂,可以消除“碱性硬核”,因此是阻止此一问题转变的有效方法。